據北京消防微博消息:12月26日9時34分,北京交通大學市政環境工程系學生在學校東校區2號樓環境工程實驗室里,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科研實驗期間,現場發生爆炸,過火面積約60平米,并造成了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死亡。
“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”實驗竟然如此危險?是
甲烷、
氨氣在作祟?那么,我們如何才能避免類似悲劇再發生?
垃圾滲濾液污水是高濃度廢水,包含各種難降解有機物、無機鹽和金屬離子等。一般處理工藝是通過藥劑進行酸、堿度調節,再通過厭氧、好氧反應,然后進入反滲透膜處理等。
專家表示,從整個處理流程來看,滲濾液污水是不會爆炸的。一般來說,在厭氧環節會產生甲烷(CH4),也就是通常說的沼氣,泄露到空氣中,一旦濃度超過5%時,遇見明火就會發生爆炸。而報道中提到的,在現場中聞到刺鼻的氣味應該是氨氣(NH3),空氣中氨氣含量在15%-27%之間也會發生爆炸。不過,“氨氣爆炸的濃度遠高于甲烷,爆炸的概率也低于甲烷。”
調查發現,這次爆炸導致了鎂粉桶起火。專家說,垃圾滲濾液的氨含量太高,鎂是用來與氨、磷酸根反應生成鳥糞石,從而達到脫氨的效果。但是鎂粉容易揮發,一般都是裝在桶里或瓶里,密封保存,“理論上是不會有危險的”。
“當前,在常規厭氧、好氧的生物處理環節與膜處理環節,也會有一些新的高級氧化技術,比如臭氧氧化、光催化氧化等工藝,這樣來進行深度處理。”一污水處理企業技術負責人說,臭氧發生器環節有部分危險源,有出現爆炸的可能。
專家表示,實驗的安全還與實驗者的操作水平和規范程度息息相關。高校實驗室一般都是公用實驗室,可能幾個老師帶領幾個團隊共用一個實驗室。有些學生操作水平高,嚴格按照實驗規范來做,安全性高,反之就容易出問題。有時,上一個實驗做完時,該小組的人并沒很好收尾,下一個小組來做實驗時如果存在操作不規范等問題,風險就相對較高。
沒有100%的安全,只有100%的安全防范。
紐瑞德提醒您:嚴格按照實驗規范操作,選擇正規品牌的實驗設備與實驗氣體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