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OCs燃燒處理技術,通常指熱力燃燒(TO)和催化燃燒(CO),也包含RTO,RCO,及其濃縮-燃燒技術。VOCs燃燒技術是當前普遍認可的高效、徹底的處理技術,因此最近幾年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昨天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位環保設備老總問,為什么在二甲基甲酰胺(DMF)催化燃燒處理后檢測到了一氧化碳(化學分子式為CO),而且濃度還不低”。按照這位老總的理解是,催化燃燒不可能產生一氧化碳。
1. 燃料不充分燃燒產生一氧化碳
冬天經常發生燃氣熱水器使用過程的一氧化碳中毒,是由于燃氣在燃燒過程不充分產生了一氧化碳;汽車尾氣中的大量一氧化碳也是汽油(柴油)在發動機內燃燒不充分產生的。包括家里的煤氣灶,在使用過程也會產生一氧化碳。也就是說一氧化碳是不完全燃燒的產物之一,如果能組織良好的燃燒過程,也就是具備充足的氧氣、充分的混合,足夠高的溫度和較長的滯留時間,中間產物一氧化碳最終會燃燒完畢。
可見,只要是燃燒,不管是熱力燃燒(TO)和催化燃燒(CO)都有生產一氧化碳的可能。
2. 催化燃燒產生一氧化碳的分析
前面講過,只要是燃燒,就存在產生一氧化碳的可能。其本質是一氧化碳是燃燒的中間產物。燃燒過程產生的一氧化碳(CO),如果來不及進一步氧化(燃燒)生成二氧化碳,就會殘留在煙氣中。VOCs在催化劑表面反應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,目前對反應機理(反應過程)的認識還很膚淺。通常認為VOCs分子首先在催化劑表面吸附,然后VOCs分子中的某些化學鍵得到活化或者斷裂,進一步和活化的氧分子或氣相氧反應,經過復雜過程生成最終產物二氧化碳。
VOCs在催化燃燒過程會生成各種中間產物,如有機酸、一氧化碳。但是這些中間產物如果不能進一步有效的氧化,就會在排放口檢測到有機酸、一氧化碳,這涉及到串聯反應的相對反應速度問題。以乙醇氧化,生成中間產物一氧化碳為例,反應過程如下:
上述兩個反應,如果反應速度K2大大的大于k1時,一旦生成一氧化碳(CO)就立即轉化為二氧化碳(CO2),這種情況下,在最終產物中不會出現CO。但是,如果反應速度K2小于k1時,反應生成一氧化碳(CO)在有限的反應時間內無法轉化為二氧化碳(CO2),這種情況下,在最終產物中就會出現CO。
大多數情況下一氧化碳在催化劑表面的氧化反應速度很快,所以催化燃燒處理VOCs不會生成一氧化碳。但是,當反應物(VOC)特殊,催化劑性能不足,氧氣不夠充分,設備設計不合理時,就會產生
一氧化碳。
3. DMF催化燃燒產生CO的可能性分析
由于沒有詳細做過相關的研究,一下分析是根據我對催化反應的認識展開的。如下是DMF分子結構。
DMF分子中包含有C-N鍵、C-H鍵和C=O鍵。下表是VOCs中常見化學鍵的鍵能(詳見:光解技術的思考和逃逸臭氧的利用及消除,鉑銳催化 2017-10-28),從下表可以看出DMF分子中的C-N鍵最弱,使得C-N鍵最容易斷裂,生成?CH3和?HCO。?CH3和?HCO很容易轉化為一氧化碳(CO),當催化劑的CO氧化活性不足時,就會產生CO。于有些催化劑對CO的氧化能力往往是不夠的,也是在實際工況中生成大量CO的原因之一。可見,由于DMF的特殊性,需要選擇性能更優的、針對DMF的催化劑。